孙 海
初中化学是一门自然学科,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培养并提升科学素养。因此,教师在教授学生基本知识的同时,要引导学生多参与,多实践,注重学生科学素养的培育。笔者拟从以下几个方面就初中化学教学中学生科学素养的养成谈几点体会。
一、创设适合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教学氛围
教学情境的创设,离不开教师精心的课前设计和具有创新精神的教学安排。对于一名初中化学教师来说,要从学生实际生活出发,让学生发现生活中原来有很多化学应用,有很多物品来源于化学研究的成果。因此,在教学情境创设方面,教师可以结合生活化的情景来进行。在教学过程中还要注重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法。教师角色不能只是知识灌输者,学生不能只是被动接受者,教师要成为参与者、引导者,学生要自主探究合作式学习。学生科学素养的养成和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更像是一种量的积累。当量的积累达到了一定程度,学生的水平自然就到了一个新的层次。
二、教师在化学教学中要发挥重要的引导作用
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需要教师安排合理而具体的教学内容,给学生合理的学习任务。教师要多引导,多运用提问的方法,逐步带领学生去发现化学世界的奥妙。学生有了新的发现,成就感就越强,在以后的学习中,探索欲也就越强。为了更好地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就要在专业素质方面不断提升,多参加一些相关教学的培训,了解当前化学界的最新研究成果,并将这些内容介绍给学生,开阔学生的视野。
三、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增强探索化学奥秘的意识
化学这门学科有着一定的规律性,进行化学科学研究要有一定的理论知识作为基础,在此基础上,通过生活中的发现提出问题,搜集数据,开展研究,最后得出结论。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教给学生科学的方法,促使学生逐渐形成科学的意识,最主要的手段应该是让学生参与实践,让他们把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教师可以采取教学开放活动的方式,让学生亲身经历自己周围环境中存在的化学问题。例如,学习酸的通性、pH时,让学生完成家庭小实验:用pH试纸测定肥皂水、食醋、矿泉水、洗发剂等液体的pH值,判断各种液体的酸碱性。
初中化学是化学科学的启蒙阶段,只有老师当好引导者,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作者系文县石鸡坝初中教师)
相关新闻
- 2019年03月19日【教育方舟】浅谈小学英语情趣教学
- 2019年03月19日【教育方舟】让学生动起来 数学课才有趣
- 2018年12月04日【教育方舟】浅议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 2018年12月04日【教育方舟】中职网络技术课中如何灵活应用新旧教法
甘肃日报社关于加强新闻作品版权保护的声明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每日甘肃网讯”或电头为“每日甘肃网讯[XXX报]”的稿件,均为每日甘肃网及甘肃日报报业集团版权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每日甘肃网”,并保留“每日甘肃网”电头。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